《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 1》李贽克罗齐_(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 1)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 1》是作者“ “最爱君””的倾心著作,李贽克罗齐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读的是历史,解的是人心

点击阅读全文

第 1 节 天之骄子的创业路

加载中…孙权 加载中…赵匡胤 加载中…朱祐樘 加载中…崇祯 加载中…李自成 加载中…慈禧 大皇帝孙权:前世是王莽,转世是袁世凯论实力,他明明是一线大 IP,死后却成了 PI(屁)一样,无足轻重的小龙套。
如果有机会重回舞台**,他一定会跟后来的三国历史编剧们开撕:你们有没有职业道德,懂不懂尊重历史?
如果他知道自己抗议无效,一定会发出英雄暮年般的感慨:历史就是个任人删改的文件夹。
他,是生前强大到令对手又爱又怕又恨,死后寂寞到刷不出存在感的孙权。
1孙权 18 岁就接手父兄的创业公司。
论年龄,曹操(155—220 年)、刘备(161—223 年)是孙权(182—252 年)的父辈,在他们眼里,孙权是个小屁孩。
但论创业资历,刘备在官渡之战前后替袁绍打工的时候,孙权已经是江东创业公司的大老板。
直到孙权及其创业公司先后给曹、刘两位大叔开了颜料铺,所有人终于不能不承认,这小子真的做大了。
赤壁之战,打得曹操屁滚尿流。
夷陵之战,打得刘备客死白帝城。
孙权用实力赢得曹、刘及其后继者的尊重。
那是建安十八年(213 年)的事。
曹操起兵进攻东吴的濡须,两军隔江相持之际,孙权坐着一条大船来观察曹军的动静。
史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可见,孙权是很机智的一个人。
他起初没料到会中了这么多箭,弄得船一侧轻一侧重,都要倾覆了,但他急中生智,设法使船得到平衡,脑瓜子灵光得很。
目睹孙权的船像刺猬一样满载而归,估计曹操整个人都黑线了。
曹操后来说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以表示对这名晚辈兼劲敌的尊重,连带着伤害了亲生儿子曹丕、曹植们的感情。
连罗贯中捧诸葛亮,虚构草船借箭,都要从孙权这里揩油。
再后来,蜀国有一帮人叫嚣着要揍孙吴,诸葛亮宁可认怂也不同意,还给孙权狂点赞,说孙权用人治国很有一套,不是我不打呀,你叫我怎么打呀?
2的确,没有两把刷子,孙权这个江东集团 CEO 的位子能不能坐稳都另说,更不要说拓展业务了。
虽然是创二代,但孙权接手的公司账面却很难看。
尤其是员工利益固化,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搞不好就要吃散伙饭了。
他的家族是江东土著,但孙坚发迹是在北方,在江淮间招聚了士众,浩浩荡荡杀回江东,起家并不光彩。
在本土大族眼里,孙坚及其继任者就是野蛮的侵略者。
此外,吴郡富春孙氏出自寒门,除了拥有武力,什么都没有。
江东世家大族流着道德的血液,从五脏六腑就瞧不起暴发户,对孙氏军事政权要么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要么积极参与武装反抗。
孙权的哥哥孙策对这些人的态度很强硬,通过消灭江东豪族的肉体树立权威。
孙策自己很快遭到反扑,被江东豪族雇佣的刺客击杀。
孙策死前,已经开始怀疑,单靠枪杆子到底能不能出政权?
他给孙权的遗言是:”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话对极了。
孙权的长项之一正是”举贤任能”。
接任 CEO 之后,孙权重点调整了中高层的人事架构。
具体操作如下:以孙坚、孙策旧部为代表的淮泗将领,留任一批,比如周瑜、程普等,这是枪杆子;躲避战乱流亡江东的江北士人,留任或起用,比如张昭、诸葛瑾、步骘等,这是笔杆子;最后吸纳江东豪族入股,顾陆张朱”四大家族”都来了,这是钱袋子。
于是凝心聚力进行”江东化”改革,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3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孙权真像是一个现代企业家穿越过去的。
他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很高的位置,经常发表内部讲话,做部下的思想工作,用事例说服人,用感情打动人。
孙曹濡须大战,孙权任用周泰为濡须督,东吴名将朱然、徐盛不服:周泰凭什么踩到我们头上来?
孙权于是通知大家一起吃个饭,开个会。
宴会上,他亲自给周泰敬酒,让周泰脱下衣服。
众人惊呆了,周泰身上伤痕累累。
孙权说,来,你给大家伙讲讲每一条疤痕的战斗事迹。
这些疤痕都是 18 年前留下的。
当时孙权被山越所困,短兵相接,差点丧命,是周泰死命突围,身受 12 处大伤,才保护孙权死里逃生。
君臣二人在宴会上,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一问一答,说到动情处,孙权拉住周泰的臂膀,泣不成声,入戏很深。
他还当场把自己的头巾和车盖赏给周泰。
宴会结束时,孙权命人奏响军乐,在一片肃穆的鼓角声中,由周泰走在前面,诸将簇拥着走出会场。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
经由这些感人的仪式,大家达成了思想的统一。
江东集团的口号呼之欲出: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用孙权的话说,叫”骨肉之感”。
他曾对将士”表白”:”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
荣福喜戚,相与共之。”
因为是”骨肉”,他对将士信任有加。
周瑜在赤壁之战建了大功,刘备向孙权进谗言,说周瑜要上天了,迟早要反。
孙权不为所动,继续委以重任。
刘备准备攻打孙吴,有人告发诸葛瑾与刘备有一腿,恐怕是奸细卧底。
孙权泰然处之,还把告发信转给了诸葛瑾,让他宽心。
孙权对人说,我与诸葛瑾有”死生不易之誓”,他不负我,我不负他。
肉麻得不要不要的。
因为是”骨肉”,他对将士关怀备至。
吕蒙病重,孙权挂念不已,想去探病,又怕影响他休息,就偷偷在墙上凿了个洞观察,看到他吃得下东西了,高兴得哈哈大笑,看到他病情不见好转,担忧得不能入睡。
朱然病重,孙权也是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着。
易中天说,曹操的**有点像”沙龙”,刘备的**有点像”帮会”,孙权的**有点像”家庭”。
4魏、蜀、吴三国中,孙吴集团至少创造了两项纪录:孙权在位时间最长;吴国享国祚最长。
做一棵常青树,无论对领导人(CEO)还是国家(企业)来说,都极其困难。
孙权做到了,妥妥的。
他把公司治理得这么成功,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不伤钱,怎么就在历史上不受待见呢?
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他太像一个企业家(商人)了,奉行实用主义,没有信仰,只有利益。
不管白猫黑猫,对公司有用就是好猫。
曹操和刘备都懂得标榜路线,争夺正统,宣传为正义而战。
一方奉天子以令不臣,另一方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都伪装成名正言顺的样子。
孙权不搞这一套,承认孙吴集团就是个利益集团怎么了?
真诚有错吗?
在魏、蜀的夹缝里,他活成了一个自由人。
只要对孙吴集团有利,他想跟谁好就跟谁好,一会儿跟蜀汉感情飙升,一会儿又跟曹魏卿卿我我。
这是孙权在现实中得到的便宜,也导致他在青史中吃了大亏。
魏、蜀、吴,长时间内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孙权其实居功甚伟。
不过,传统史学家不吃这一套。
他们写史(包括写历史小说)的原则只有一条:正统,正统,还是正统。
三国之后,有的朝代奉曹魏为正统,史家就美化曹操;有的朝代奉蜀汉为正统,史家就美化刘备,以及他的好搭档诸葛亮。
没有一个朝代会推崇不站队的孙吴,孙权就这样被轻飘飘地无视了。
5南宋之后,”拥刘反曹轻孙”成为定式。
孙权如果知道自己死后的命运,一定会得抑郁症的。
对他这么一个枭雄来说,没有比被无视更痛苦的事了。
他甚至愿意领受曹操一样的身后命运,被黑成白脸奸臣,在所不惜。
被黑,也是一种关注。
至少人家还知道你做过什么。
孙权呢,刷存在感的机会都不给。
他生前做一把手的时间比谁都长,称帝却比谁都晚。
曹丕称帝,他拉下老脸,向其称臣,继续装孙子。
次年,刘备也称帝,他还是不为所动。
说他心里不痒,那绝对是假的。
他唯一的心理调节方式,就是很有娱乐精神地从曹丕、刘备的年号(黄初、章武)中各取了一个字,组成自己的年号(黄武)。
脚踩两只船,意淫了一把皇帝瘾。
到他称帝的那一年(229 年),曹操已死了很多年,刘备也死了很多年,连曹丕都死了 3 年。
而他,做江东集团 CEO,已经整整 30 年。
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忍者”,真能忍啊。
难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把他比作越王勾践。
称帝,终于成了孙吴集团的一碗毒药。
孙权称帝前后,判若两人。
也许他忍了大半辈子,不想再忍,无须再忍,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任性骄逸,好大喜功,昏聩猜忌,通通跑了出来。
一个优秀的 CEO,变得跟历史上许多帝王一样普通。
他晚年导演的宫斗戏更是寒了多少人的心,什么”骨肉之感”,什么一起创业,什么思想工作,都是没有的事,代之以各种悲剧收场。
好名声就这样毁于称帝,毁于放纵不再做”忍者”。
严谨的史学家可能会给你客观的评价,但大多数人不会想得多么客观,晚节不保,当然给个差评啦。
我时常在想,孙权的前世也许是王莽,转世也许是袁世凯。
他们都是杰出的”忍者”,也是失落初心的皇帝。
孙权的谥号牛哄哄,叫”大皇帝”。
古往今来,只有秦皇嬴政自称”始皇帝”能与之媲美了。
这么”大”的野心,换来这么弱的存在感,真是历史的讽刺。
赵匡胤称帝:一根擀面杖打出来的新朝代?
1后周显德七年(960 年),正月初二,作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927—976 年),被一则到处谣传的消息,搞得有点惶恐不安。
此前一天的大年初一,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契丹联合北汉再次南下进攻后周,慌乱之下,后周朝廷急忙命令赵匡胤领兵出战,因为当时,赵匡胤是后周两大军队系统之一殿前司的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
尽管事前已经做了大量准备,然而消息还是走漏了出去,开封城里到处传言,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
正值新年,开封城里的老百姓,却被这则传言吓得到处逃命,整个开封城里人心惶惶,然而诡异的是,好像已经被封锁了消息的后周朝廷却毫无反应,貌似对开封城里的大骚动毫不知情。
但是赵匡胤自己却被吓了个半死,正在千钧一发的当口上,事还没干呢,眼下这帮混账小兵们就开始到处传言,万一出点闪失,岂不要了卿卿性命?
惶恐不安的赵匡胤马上叫来家里人一起商量,说:”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
赵匡胤的姐姐当时正在厨房里,她听到后铁着个脸,拿着个擀面杖出来打了一下赵匡胤,说:”大丈夫临大事,行不行自己决定!
不要来家里吓女人!”
对此,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写道,在被打后,赵匡胤若有所思,”默然出”。
临走前,赵匡胤命令,将家里人全部隐藏到开封城中的封禅寺,以免失败罹祸,因为他决定,哥们要干大事了。
2赵匡胤被姐姐拿擀面杖打的两天后,后周显德七年(960 年)正月初四早上,赵匡胤在离开封城不远处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起了一场被后世称为”陈桥兵变”的政变,随后迅速回师开封,逼迫 7 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帝位,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禅让”大剧。
关于这个事件,按照《宋史》等权威版本,说的是 960 年正月初四(2 月 4 日)这天早上,喝了酒还没完全醒的赵匡胤,可是在稀里糊涂之中,被将士们拿着一件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黄袍”,强行逼迫当皇帝的哦。
哦,事情可没这么简单吧?
事情确实不简单,对此,赵匡胤早已密谋了许久。
要夺权,首先要掌握禁军。
在后周世宗柴荣时期,后周拥有侍卫亲军司、殿前司两大军队系统,而当时,赵匡胤只是殿前司的副将:殿前都指挥使;而当时的殿前司主将殿前都点检,是后周太祖郭威的驸马张永德——如何才能取而代之当上主将,真正掌握其中一支禁军呢?
机会很快到来了。
显德六年(959 年)六月,英明神武的后周世宗柴荣病重,就在这时,柴荣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一则传言,说”点检做天子”。
此时,作为禁军大将的张永德兵强马壮,而后周太子柴宗训却只有 7 岁,于是,临死前几天,柴荣下令撤掉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职务,改命赵匡胤接管殿前司这支禁军。
四天后,显德六年(959 年)六月十九日,39 岁的柴荣病逝。
在一个来路不明、不知道谁制造的传言的帮助下,赵匡胤,作为最大的受益者,顺利得到了”殿前都点检”这个禁军大将职务。
此时,赵匡胤只有 33 岁。
3这个 33 岁的帝国禁军大将,年纪之轻、手段之高、演技之精,堪称人精、戏骨。
眼看着 39 岁的周世宗已经病死,而新即位的周恭帝柴宗训不过是个六七岁的小儿,所以,赵匡胤对皇位,很是心动。
尽管宋代的史学家对”陈桥兵变”隐晦莫深,因为或许在他们看来,一手提拔赵匡胤的后周世宗柴荣仅仅病死半年,赵匡胤就迫不及待兵变夺权,欺负柴宗训和符太后等孤儿寡母,于情于理实在太不光彩,所以,如何变着法儿为赵匡胤粉饰一下,自然是宋代史学家们的重大政治任务。
然而,总有那么丁点信息,隐晦传达着与”权威版本”迥异的神秘信息。
前面已经说过,后周时期,为了防止禁军掌控国家命脉,军队被分为侍卫亲军司、殿前司两大系统,周世宗柴荣临死前,赵匡胤通过一则广泛流传的传言,顺利当上了殿前都点检,掌控了殿前司这支军队。
然而还有一支军队,侍卫亲军司怎么办?
当时,作为柴荣的皇后,周恭帝柴宗训的母亲,符太后还有一个身份。
她有个亲姐妹,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妻子。
在符太后看来,赵匡胤是后党、外戚成员,掌控禁军,她心里比较踏实;在赵匡胤一党的撺掇运作下,不久,侍卫亲军司的最高统帅、始终效忠后周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却被外派到扬州,做了淮南节度使。
在曲线运作,调走自己的最大军事对手后,赵匡胤又在侍卫亲军司中,将”自己人”高怀德运作当上了侍卫亲军司马军都指挥使;另外一个”自己人”张令铎,则被任命为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如此一来,尽管名义上的侍卫亲军司最高统帅仍然是外派扬州的淮南节度使兼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的李重进,实际上的指挥权却已经落到了赵匡胤的”自己人”手中。
不知不觉,在周世宗柴荣死后半年,被符太后视为外戚和亲信的赵匡胤,已然隐秘掌控了后周帝国的两支军队。
4在这个神奇的帝国,你要掌权,人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说起来,赵匡胤的祖父赵敬,曾经当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营州(今辽宁朝阳市)、蓟州(今河北蓟县)、涿州等三州刺史;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则长期在后周的侍卫亲军司担任高级将领,为儿子赵匡胤留下了深厚的人脉,一直到陈桥兵变四年前的 956 年,58 岁的赵弘殷才在军中病逝,死后还被后周世宗柴荣追赠为武清军节度使、太尉。
所以,后周帝国的军队系统中,到处都是赵弘殷和赵匡胤父子的人脉,而作为儿子的赵匡胤,在后周的军队中,还加入了一个连他在内,号称”义社十兄弟”的组织。”
义社十兄弟”,指的是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十人,在他们年轻时还是低级军官时的一个结拜组织。
日后,这些人有的成长为后周帝国的高级军官。
到陈桥兵变前,赵匡胤的”义社兄弟”石守信,已经是殿前司的第三号人物:殿前都指挥使;另外一位”义社兄弟”王审琦,则是殿前司的第四号人物殿前都虞候;而赵匡胤的其他”义社兄弟”们,则分散在后周帝国的各个军队系统中,担任着大大小小的职务。
如此一来,整个后周帝国,说起来,军队系统中,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有赵匡胤的人。
大哥要是当了皇帝,兄弟们也该跟着沾沾光不是?
5尽管筹谋已久,但发动兵变前,赵匡胤还是有点忐忑。
这不,回到本文开头,底下那些该死的小兵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把个”出军之日,当立点检(赵匡胤)为天子”的话传得整个开封城人尽皆知。
除了蒙在鼓里的符太后和小娃娃周恭帝,开封城里的老百姓,已经掀起了一场大逃亡,搞得赵匡胤心里惶恐不安,这才有了本文开头,被他的姐姐用擀面杖小打”训斥”的事。
说起来,赵匡胤一家对这场兵变早已了然于胸。
陈桥兵变成功后,赵匡胤的母亲、荣升为太后的杜氏很是得意,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有这样好妈妈的鼓励,小名为”香孩儿”的赵匡胤,当然要放手干一场、搏一把了。
于是,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960 年 2 月 1 日),一个诡异的消息从后周前线传来,说契丹联合北汉南下,军情紧急(后来事实表明,应该是假消息),请求允许让大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立马带兵出征,慌成一团的后周朝廷立马传令整军出兵。
说起来,符太后和后周朝廷的重臣们,忘记了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那是后汉隐帝乾祐三年(950 年),当时,枢密使郭威也是以契丹入侵的名义,趁机掌控军队发动兵变,建立了后周;时间才过了十年,随着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的相继去世,孤儿寡母的后周小朝廷,已然忘记了后周如何得以建立的”大事”了。
以军情紧急掌控大权后,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二(960 年 2 月 2 日),赵匡胤先是打发他的副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作为前锋,先整军出发离开开封城。
当时,与殿前司的第三号人物石守信、第四号人物王审琦不同,殿前司二号人物慕容延钊虽然跟赵匡胤关系不错,但他并不知晓赵匡胤的兵变计划,所以赵匡胤先将他打发走远一点,以免妨碍”大事”。
新年的第三天,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960 年 2 月 3 日),赵匡胤也整军出发了,当晚,他就带兵抵达了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
当天傍晚,有一个自称懂得天文的军士苗训先是大叫起来,说你们看你们看:”日下复有一日”哦。
原来,那会刚好日晕,但经苗训这么一说,似乎天机有变,大太阳要吞掉小太阳了!
于是乎,将士们开始”相与聚谋”,说这不对啊,要变天了哦!
然后,正月初四(2 月 4 日)凌晨,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家臣赵普等一帮子人马涌进了赵匡胤的军帐,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然后跪下,大声喊起了万岁。
假装喝得有点晕乎乎,还没完全”酒醒”的赵匡胤,于是跟手下们约法三章,说你们不要随便杀人哦,不要随便抢劫哦,这样子我才能当你们的皇帝。
早就说好的事,将士们自然大声说:一定一定。
6在宋代史学家的渲染中,陈桥兵变似乎一呼百应,属于一个完全没有前期准备工作的突发事件。
然而,史学家们总是春秋笔法,时不时就留下一点破绽,例如那个司马光,就有意无意记下了赵匡胤挨姐姐训打”点拨”的事。
正月初四日,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当天,赵匡胤带着大军杀回了开封城。
然而在开封城陈桥门值班的两位警备队长陆、乔二人(史书没有记下详细名字,仅留姓氏),在开封城几日来的异动中,已感觉到了不对,他们拒绝为赵匡胤打开城门,并与赵匡胤的部队形成对峙;赵匡胤也没有强行攻打,而是指挥部队绕路到封丘门进入开封城,在那里,赵匡胤的亲信打开了城门。
当时,作为后周两大军队系统之一的侍卫亲军司的二把手、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正在皇宫内,在听说赵匡胤兵变入城的消息后,忠于后周朝廷的韩通在仓促之中,立马带着少数亲兵出城迎战,没想到却被赵匡胤的内应、作为”义社兄弟”的石守信派兵伏击。
韩通随后冲出重围,并马上派人前往搜捕赵匡胤的家属,没想到的是,赵匡胤的前锋王彦昇已杀入开封城中,随后,韩通及其三个儿子全部被杀。
而在听说皇宫已经沦陷后,守卫陈桥门的陆、乔两位警备队长,不甘心投降赵匡胤,双双选择了上吊自杀,为后周殉国。
至此,开封城中微弱的敢于抵抗的军事力量,已全部消失。
7陈桥兵变当天,赵匡胤随即杀进开封皇宫。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兵变,宰相范质在愤怒之中,紧紧抓住次相王溥的手,指甲几乎将王溥掐出血来。
范质不顾生命危险,大声质问赵匡胤,赵匡胤的部下罗彦瓌拔出剑,厉声威胁范质等人说:”三军无主,众将议立检点(赵匡胤)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
此时,被吓得面如土色的二号宰相王溥,随即跪拜起了赵匡胤,而范质则”颇诮让太祖,且不肯拜”。
赵匡胤倒也不杀范质,只是强行逼迫后周恭帝马上退位”禅让”。
开封皇宫内杀气腾腾,仓促之中,赵匡胤突然想起来”受禅”还”未有禅文”,这下怎么搞?
没想到的是,早已有人提前洞察先机。
翰林学士陶榖马上跑了出来,说我早就写好啦(原话”已成矣!”
),然后从怀中掏出逼迫后周恭帝”禅让”的”禅文”,恭恭敬敬进献给赵匡胤审阅,然后转身交给了范质等人。
陈桥兵变第二天,960 年 2 月 5 日,赵匡胤正式将后周国号更改为宋,并改年号为建隆。
至此,大宋帝国正式建立。
赵匡胤夺权后,周世宗柴荣遗留下的四个儿子,周恭帝柴宗训(953—973 年)在被迫”禅位”后,被降格为郑王,13 年后去世,年仅 21 岁,无子。
陈桥兵变后两年,柴荣的另外一个儿子、年仅 10 岁的柴熙谨去世。
而柴荣的最后两个儿子:柴熙让、柴熙诲,按照北宋史学家、编撰《新五代史》的欧阳修的说法是:”不知其所终。”
至此,柴荣家族的血脉,也从史书中被”消失”了。
对于后世所谓宋朝皇家厚待柴氏后人,封其后人为世袭崇义公、宣义郎的记载,从血脉来说,他们其实,并非柴荣的嫡系子孙;因为真实的柴荣子孙,早已在历史上或夭折,或无子,或”消失”了。
赵匡胤想不到的是,陈桥兵变后 16 年,公元 976 年,他自己也会在一场诡异的大雪之后离奇暴亡;而他仅存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先后一个自杀,一个离奇暴死。
历史,是有轮回的。
明朝盛产奇葩皇帝,他却是一股清流1明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2年9月17日 am11:12
下一篇 2022年9月17日 am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