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叫胡斌 魏忠贤明末教育咨询师小说免费阅读

点击阅读全文

PS:接下来要描述的是主角的整体价值观,这也是故事主干的逻辑线,想了很久,找不到很准确的表达方式,所以,这一章会有点啰嗦。

明朝是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但是同样也是最固执的时代!

一切的变革和创新仿佛都被凝固在了那段时间。

就算崇祯朝不彻底的烂掉,那艘船,也会沿着既定的方向往深渊运行。

李自成选择的是彻底打烂,皇太极选择的是彻底替代,胡图该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胡图思考了很久,从智力和智慧上来说,400年前的明朝人,早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现代人毫无差异。

关键一点就是,怎么树立一颗正确的科技树!

一个正常的人穿越到明朝,在那个环境下,特别是那种思想范围内,不说造枪造炮,不被当成“神经”都很难说。

一个没有人理解、支持的方案会贯彻下去,会有人执行吗?

穿越不是去让人吃饱饭的,明朝前200多年吃饭的问题可能比很多朝代都解决得好!

作为穿越人士,胡图的条件还算是基本上可以。

有俩钱,有家庭,有田地……

可以做点事情,可是,做什么好?

起义?

造反?

还是和风细雨的建立基础,耐心的种田,迎接时代的变革?

其实很好选,人的潜意识都是指挥脑袋往“舒适”区发展,就没有必要再去做那些“翻天覆地”的事情。

辉县,远离政治中心,甚至,接下来的十来年里,都远离灾难,建好基础,好好的做一个“教书”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说到当一个“好”老师,那可不容易。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崛起,靠的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给了更普通的人的学习权利!

通过科目改革,强调集中教育,迅速强大起来。

明朝的基础远远强于17世纪的欧洲,没有理由在这个年代被替代了。

胡图在自己的书房里,不断的写画着,提取自己在未来世界的有效经验,也不停的融入明朝这个时代的固有特点,重点是怎么执行,什么现在就可以执行!

一个培训学校都需要好多的资源,尼玛,培训学校确实还是靠残酷的竞争赚钱。

也是一个在血盆里面抓饭吃的行当。

有些人看教培行业赚钱多,赚钱快,其实,他们都根本不知道,就算在教培行业最兴旺的年代,行业内部的淘汰率也起码是50%左右。

那些知道教育本质的学校,顺利赚钱壮大,而一些半罐子水的从业者,搞不清楚培训行业的本质,肯定迅速的被行业淘汰。

这个数据表示了,每年有一半的教培投入打了水漂!

这是一个依靠硬实力和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行业,在教学效果这一点上,是取不了巧的。

咨询师可以把家长和学生忽悠过来,也可以先收钱,但是,家长如果觉得没有达到承诺的效果,那就惨了,去迎接万能的家长的怒火吧!

一个能够出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培训学校必须具备几个要点。

首先是硬件部分,也就是你的校舍、用具,等等看得见的,这个必须要有,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就是孵化的“老母鸡”了,简单来说就是你凭什么保证咨询师忽悠过的教学质量,也就是要保证学生们来这里能够学到什么?

这就需要实打实的教学力量来保证!

因此,在胡图的咨询师道路上,怎么在明朝组织自己的教学力量才是最大的难题!

钱,胡图少爷有,开学校的地,胡图少爷根本就不缺,

可是,用什么方法去组建自己的教学教师团队,并且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不是个难题吗?

有明一朝,算得上是文人的春天,读书人是真正的挺胸昂首,理直气壮!

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远远超越了前后的时代,即便是现代,也不可能再达到明朝的地步!

学而优则仕,是真的!

读书就是培养统治阶级的!

读书就有前途,读好书就肯定有丰收和富裕。

怎么去动员那些具备了初级知识的童生、秀才、举人加入自己的教师队伍,和风细雨的建立自己的科技树?

胡图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

拿钱砸?

想过没有,明朝知识分子的固执也是整个世界所有时期最顽强的。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尼玛,死都不怕,还害怕穷?

在气节和格局上,明朝的儒家教育体系是最高尚的。

明朝的知识分子应该算得上崇高!

那么,胡图,怎么让这批有崇高思想道德的知识分子参与到新的体系来,并且,让他们具备自豪感和荣誉?

越了解明朝,就越尊敬这个特殊的朝代。

怎么介入进去,保持她美好的一面,更新她固执的一面,必须找到一个能够水到渠成的突破口。

这个活真难,但是,再难都得想出解决办法!

打读书人的主意是肯定了的,唯一的突破口胡图也选定了。

那就是从科举考试开始介入,加入到读书人体系里面去!

经过这段时间研究明朝的科举体系,胡图好像看出来点窍门。

我们从头到尾分析一下。

就拿历史最巅峰的明朝科举为例。(清朝科举已经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其实,就是古代版高考!

遐想一下古人的“千军万马独木桥”就会看出点什么。

有明一代(1368年至1644年),从洪武朱元璋到崇祯朱由检,二百七十余年间,

一共举行了90场大考试,也就是一共有90位大神,获得了科举最高成就——状元,

而明朝参加科举的人有多少呢?

实在无法统计,但有统计数据的进士是24000余人。

这榜上有名的两万多人,着实经历一番“厮杀”,看看过程,

明朝的科举可以概括为“五级六考”——童试(包括县试、府试两次考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只有经历过真正的五关斩六将之后,配在进士及第中拥有姓名!

首先是童生试: 这是取得秀才(又叫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

凡是参加考试的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儒童」【文童」。

每隔三年举行两次,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

二、乡试: 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城举行的考试,由皇帝派遣正、副主考官主持。

参加的人是通过本省学政事先考试 (又叫科考)成绩优良的秀才,多在八月举行,

所以又称「秋试」、「秋闱」,也称「大比」。

被录取的称 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明代的唐伯虎中过南京的解元。

乡试都在子、午、卯、酉年举行,共分三 场,叫「正科」;

如果遇到国家庆典,加科称「恩科」。

三、会试: 通过乡试以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由礼部侍郎主持的考试,或由皇帝特派正、副总裁主考官主持。

辰、戌、丑、未年会试,为正科;也有恩科,叫会试因科。

因为在春天考试,所以又称「春试」、「春 闱」。考中的当「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四、殿试: 会试录取的贡士,由皇帝亲自在宫廷大殿策问的考试,叫殿试或廷试,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是状元,也叫殿元,

第二名叫榜眼,

第三名叫探花,合称三鼎甲。

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其它赐进士出身的录取若干人。三甲录取的叫赐同进士出身。

五、朝考: 殿试录取的新科进士,需要应一次殿廷考试,由皇帝派大臣阅卷,依照成绩分别派任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中书、知县等官职。

庶吉士又在翰林院特设的教习馆研究,三年后举行「散馆」考试。

优秀的,授翰林院编修、翰林院检讨;其余的,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省任知县。

六、武科考试: 考试的进阶步骤和文科的一样,考试内容分内、外场;

外场考骑马射箭、走路射箭、立定射箭、拉弓、舞力枪拳剑、举重等武术击技;内场考默写「武经」。

各阶段录取的都冠上一个武字,如武秀才、武举人、武状元、武进士等。

一般官位,除非皇帝特封外,都由考试而来。

当然也有的是纳捐银两,不必考试而被特别受封的,但是这种官通常是候补的,或是从品的官。

明朝有钱人、考不上科举的,或者考到一半的秀才,捐个几千两银,买个官来做做,也可追赠三代到祖父母,可说是光宗耀祖的人生大事。

明朝认为有钱财功名,就是要光耀祖宗。

光耀祖宗的方法,不外修宗谱、家庙和画官像,在每年重要节庆里,接受亲朋好友的夸赞和瞻拜。

古代画官像,必须有官品、官衔的才能画,而且不能乱画品级,否则要定罪的。

明朝的官阶: 文官分九品、四十二阶,武官分六品、三十阶,还有一些叫「不入流」,或称「未入流」的官阶,

包括县典史、府检校、司吏目,训导长官、儒学正教谕、国子典馆及翰林院的「孔目」等。

另外,有进士资格的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七品官)贡士、举人(又称孝廉,相当于八品官)和秀才级的廪生、增生、附生、庠生、监生(京师国子监的学生)、贡生(京师贡院要推荐给朝廷的生员秀才),又在不入流之外,可说是培训中的公务员。

在封建时代,有个一官半职,不论大小,都足以光宗耀祖。

七品知县,就有父母之称;权倾一时的将相公侯,那就更不得了了,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读书应考,可上公卿,因此封建社会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各位看出来点什么没有,在明朝如果要想做点什么,突破口必须要建立在科举上!

                       
上一篇 2022年1月28日 am4:26
下一篇 2022年1月28日 am4:27